《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600字

对社会学接触不多,没办法从专业角度来谈论这本书。就如书名一样,除了追溯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项飙还基于自身经历谈了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对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宏大命题的一些看法。有些观点我也不是特别认同。

不过书里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个人经验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把个人经验问题化是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关心的是世界,不是自己。现在关键是从哪里开始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更好地了解自己。把个人自己的经历问题化,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

《把自己作为方法》.jpg

项飙的这段话一下子击中了我,解答了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我是否过分关心“自我”,忽略了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他人?无论是阅读还是文字记录,是否花了太多时间和笔触来描述自己的困惑,这个“自我”真如自己想象的那般重要吗?如何把狭窄的“自我”一点点拓宽,把琐碎、具体的个人生活进行哪怕一点点升华?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生活,甚至放下对“当下生活”的一种隐隐地厌倦。

它给我提供了一种可能,把“小我”面临的困惑抽象出来变成问题,然后尝试对这个问题一点点辨析清楚,而不是轻易地得出主观结论。随着问题的明晰化,情绪的主导渐渐变弱,理性的力量愈来愈强。个人的问题也变得和这个世界息息相关,从自我到他人,到这个世界的距离,变得也不再遥远。

始终觉得读书并不是仅仅只是从书中读取多少知识,有些书所涉及的知识也不见得科学,甚至作者的有些观点和结论我们也不一定认同,那为什么还要读书?是为了掌握一种方法,一种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方法。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读后感300字

2:《理智与情感》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