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女孩》读后感600字

噱头很足,关注打工人,而且又是女性这一群体。

书的首尾部分进行了自我的解说,解释了自己对这一流浪群体的情感共鸣,但文章中并未把自己真的放到这一群体中来,也许是要区别开来,作者只是在情感上和这类人同样,但生活以及看法中还是明显的区分出来。

想起了以前听一个博主知识付费的音频,在试听部分,博主‘何不食肉糜’般地提出一个问题来,再强行试着用阶级差异来讲解。也许是我还没付费,没听到精华的部分,但听到这,不听也罢,取关甚至开始理性看待知识付费这个玩意儿。

《打工女孩》.jpg

文章中词汇的疏离与冷漠,也许是这一种文体的特色,要与文章中人物保持距离,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但那就不要在首尾部分设置情感共鸣的噱头以及进行自我的主观描述和认知,做好这一群体变化的记录即可。

作者是外籍华人,祖上是华人,只有在中国生活的记忆,所以可以理解这份陌生感。这一群体也只是社会转型发展下的产物,如果群体发展呈现畸形,那也会在滞后的法律条文中将其规范,从而使其走上正轨。无须用褒贬的理性高度来评判它,更多的应是记录者的角度。

社会经历的不足不是用查阅的文献来填充这类空白,更多的还是要学习。悲凉的底调只适合引起共鸣,但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获取。

这样写,也许是有些刻薄了,属于杠精,但也只是自己的一点小看法。看这本书也不过是奔着书名以及何伟,何伟描写的还较为客观,是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描写。希望以后能读到有不同角度的看法表达以及不止是浮于表面的呻吟文字。

《《打工女孩》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名字的来历作文300字三年级

2:《亲爱的安吉维拉》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