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好》读后感1500字

枕书的《春山好》已经看完了好几个星期,正好赶上工作最忙的一段时间,总没能抽空来好好写一写笔记。可能也是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表达,来形容看完之后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借由文章尾章里提到的一些句子来说,大概就是:“静静地,我们拥抱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想慢慢构建顺从自己心意的世界”。

最早读到苏枕书的是《有鹿来》,那时候她应该刚到京都不久,还在继续着学业,有鹿来里记录着她在京都的生活,我也跟着她的文字,细细地观赏了京都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那时候只觉得这个作者文字清新,笔调温柔,整个篇幅里都是自然而然流露的真诚坦率,丝毫没有做作和过分灌输的压迫感。

年初封城在家,看着疫情席卷全球,突然就不知道自己早早做下的日本旅行计划,几时才能真诚。原来是愁旅行经费,好不容易快要攒足了钱,却又好像因为外界的因素要被无限延期。于是又把《有鹿来》翻出来看了一遍,那时候的感触是,看着书里吃吃喝喝的日常,时令节日,人与自然的深交,就把封闭在家的焦虑感都抚平了。

到这本《春山好》,中间作者应该已经出了好几本的书了,很可惜,没有逐本阅读,也是跟这本有缘,才在它刚出版的时候就机缘巧合的进入视线,知道是曾经读过的作者的作品,于是就特别开心地买了回来。

《春山好》.jpg

序言是她先生写的,这本书里也有不少提到他先生的章节,有一起出游的经历,一起用餐的精力。并没有过分的着墨,但是从序言和文章内偶尔不经意间提到的文字,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两人相处的状态,并非轰轰烈烈你侬我侬的深刻爱情故事,却也有着互相欣赏尊重的细水长流。

他们似乎并不是长期共同生活的伴侣,也暂时没有孕育子女的计划,但是两个个体独立的男女,组合成夫妻,偶尔相伴旅行,虽不见得处处都有着相同的习惯和喜好,但是还是能做到理解和尊重。求同存异,相互支持,恰恰是现代爱情故事里缺少的亲密关系基石,他们写东西都挺随性清淡,不是慷慨激昂之辈,但是从所有的表达里,都能看到自得其乐的安足。

好了,这当然不是一本写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书,或者说里面几乎没有认真交代过这些,是我自己从那些极少的文字里,几乎是捕风捉影般的强行挖出来的感悟。都说写一个地方写久了,难免会倦。作者会疲倦和乏力,读者也难有新鲜感。枕书一直在写一个地方——京都。我没有看过中间陆续出版的文字,从《有鹿来》直接到《春山好》,真的有惊喜。从一个旅居的游客视角,变身为一个实实在在生活于当地的人,从描写大众意义上的热门景点,到深入一个社会的内部,去感受那些表象之外的制度文化,和生活于期间的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

看过不少日本人写日本,也看过一些中国人笔下的京都,但是很少有人像枕书这样,对日常做了旁观者一般的深入思考,又把思考转换成了通俗易懂的表达。到这本书,才懂得一个知识储备深厚的学者,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是能够纵横于时空的去比较全局。并非是一个学术论文,只是多一些看待事情的眼光,避开狭隘,也能多一些理解和释然。

宗教文化、政治、经济……身边人的信仰,关于选举的各种经历,日韩关系的渊源,旧书店……有身边不断传教的教徒、有投身公益事业的妇女、有努力维持着旧书经营的老板、有日韩战争之后在日本的韩国人……明明是从身边的小事切入,总能更加条理清晰地引出这些经历着的事情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

当然这也绝非多么严肃正经的学术论文,读起来也不过是跟着作者的大脑做了一些简单的思维体操。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新鲜的价值观念,那么多种多样的生存方式,那么多不一样的种族文化,绝非一日筑成的堡垒,作文www.yuananren.com也不是一朝可以倾覆的大厦。

仿佛大自然里不断刮起的风沙,风把沙粒带来,日积月累沉淀出山丘的坚固高挺,也还是风侵蚀着沙土,慢慢岁月里又把那凸起的山峦抹平。但是,即使是在这样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左右全局的历史长河里,任然有很多人,在努力经营,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构筑出顺从自己心意的世界,为什么不呢?

《《春山好》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2:《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