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盆地》读后感800字

首先对段渝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巴蜀文化非常之尊敬及感动。《论商代长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古代氐羌与丝绸之路》这几篇都让我受益匪浅,大部分观点我都认同。

成功说服我三星堆青铜雕像源头可能在西亚或埃及,是源自氐羌的古蜀王国为加强神权王权统治与中原抗衡,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接触交流中采借了印度的文化(从西亚、埃及再到南亚的传播路径)并结合自身文化加以创造性适应整合的一种对权力内涵的表现方式。

成功让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重得要死的人想要再深入了解南丝路和氐羌还有西南夷于是又入了《南方丝绸之路丛书》《氐与羌》等书。

《走出盆地》.jpg

读这本书心情比较起伏,有时候读到新奇之处就多嗨,有时候读到觉得有矛盾或不通之处就很暴躁。第一次读论文集形式的书,还不是很习惯,有些论述在几篇文里面重三八道的。而且引用文言文都没翻译,收老命啊!

最有意思的是没有收录进来的那篇《论蜀史“三代论”及其构拟》里面提到鱼凫为鱼凫之蜀参与武王伐纣后由周王室封于蜀达于今广汉,但是此书中另有文中却又说鱼凫是商代古蜀王国,断代颇矛盾,所以这篇没收录进来呢!(我只能用杨照先生夏商周共存很久的理论来自我解释。)

自从持怀疑态度之后读起来就很累了,作者提到的东西全部自己再去一一考证一遍,我甚至还去读《华阳国志译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经常看得我很暴躁,想跳起来和作者理论一番。

关于黄帝、大禹、嫘祖与巴蜀的关系没法说服我,这边才一堆文献考据说完蜀人是颛顼之后,说蜀和商各种和战关系,那边又说川西平原蜀人与中原华夏族不属于同一个人们共同体,受秦巴山地阻碍交流极为有限,WHAT?给我一种按需取材的感觉。关于支那(Cina)是成都的上古读音的对音也没说服我(我居然专门跑去查询上古读音,觉得成因为南方读音而真部从纽稍显牵强。意外发现上古读音好难听啊,哈哈哈!)。这几部分的论述让我联想到王明珂先生所说的族群认同受古人难以客观记忆其族源和当代研究者难以客观选材和分析的限制,我深以为然。

其实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想了解古蜀文化的来源,以及和三星堆的关系。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学术界还没达到共识。希望各路人士多多关注,更多学者加入古巴蜀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吧!

《《走出盆地》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山羊的信》读后感1000字

2:《陪孩子玩的100种游戏》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