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人生》读后感2000字

“所有这些都不禁让我们怀疑,大师这到底是在搞‘实验’戏剧,还是在考验台下观众的耐心?”——题记,摘自《终局》

在2020年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初名单中,陈思安的《活食》赫然在列。评委推荐语如是说,“沛然的想象力,在当代难得一见的实验精神。艺术家的文学。”在读这本2019年3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冒牌人生》时,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具体说来,就像我在读书笔记中写的那样,是一种“抗拒阅读之感和继续阅读的好奇体验”。

我想找出来,为什么我会对这篇小说有这样的感受。作家的文字安排有种奇异感,如《大娘》中故意不加标点符号。这种不加标点符号的写法在其早些时间写的《地铁游侠周梓虞》中已有体现,而《地铁游侠周梓虞》中还有如歌咏般的重复,尤以重复一句话最后三个字为多,营造出了异样的语感。《地铁游侠周梓虞》中,一段长篇的引用却根本查不到来源(橘红色火星带着乳白色冰冠光环飞奔而来……),其语言生涩又似是而非,也让人产生疑惑和眼前一亮交融的复杂之感。此外,在整本小说中,作者的文字都偏短小而精悍,仿佛作者在一遍遍地尝试语出惊人。

除了语言之外,陈思安的故事情节十分有趣。其中以《变·形·记》、《终局》、《冒牌人生》尤甚。《变·形·记》以一对乳房的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让一个对自己乳房极度痛恨却又不明所以的,痛苦的女孩儿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小说中,女孩决定割除自己的双乳;而在女孩不断与周围的人、与自己和解又矛盾的过程中,乳房自己却也在发声、沉默、委屈和接受。在《终局》里,主人公是一个换上怪病的剧评家——他只要一看话剧就会睡着。这样的怪病和他的身份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让人按耐不住继续阅读的欲望。

《冒牌人生》.jpg

而当作者揭开故事结尾,却恰似一种寓言:原来前辈主动地患上了属于他的“怪病”。而在《冒牌人生》中,一个冒用他人身份的小子渐渐混得风生水起,他和一群这类人决心手动配置城市的缺位,决定守护自己的正义。在奇诡的情节背后,作者总是安放着自己的寓言。

如是的寓言是普遍的,也许有时作者可能也不清楚自己所谓何理。作为小说集总名的《冒牌人生》像是寄寓了作者的某种个人理想,而《了不起的怪客们》、《大娘》、《夜市》则书写了城市英雄们的故事。这些英雄哪怕外表上都不似常人(这也算是陈思安这本“怪人”小说集里人物的一个普遍特点)。如果说上面三部作品中的怪人在帮助城市里的人,那么《妈妈,我来了》、《地铁游侠周梓虞》、《迷·藏》则书写了困顿于自己堡垒中的怪人。那么,作者在试图剖析这些现象后面的问题吗?

在我看来,可能作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所谓何事。以《地铁游侠周梓虞》为例,在该篇小说、也是这本小说集唯一的注中(在发表的版本里有两个注),作者引用了鲁迅《孤独者》里的一句话,“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按照通行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是魏连殳放弃了之前的理想,转而像死人一般活着时说的。当时魏连殳给“我”的心里这么说,“……做了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了”。可在《地铁游侠周梓虞》中,我并没有读出这样的意味。那如果只是字面意思,引用又有何意呢?小说后部周梓虞为“我”解释做游侠的意义时,说要爱,“爱这些垃圾,爱这些糟粕,爱这个看起来马上就要完蛋的世界”。这个怪人说出这番话时,却又让我想起了作为超人的查拉图斯特拉了。那么,这个怪人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也许怪人自己可以不清楚——这也正是怪人怪的一处,但作者不可以不清楚。

当然,上一段对《地铁游侠周梓虞》的解释只是自己的独自咂摸,细究这本小说集的其他篇章,我们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安排和有哲理的隐喻。《变·形·记》里,将人的器官人格化,并令其与主人公对话,其实也像是在隐喻人与人性之间的张力:当人在各异的价值中,迷失方向,甚至对自己的身体举起屠刀之时,人性是否也一同殒命了?乳房离开主人的时候,祝福她成为一个新的自己,而这是进化还是异化呢?这些问题引人深思之处,恰恰在于它们随时可能出现于今日头条上。

《终局》里“我”和大师所患的怪病,是否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疾病的隐喻,隐喻社会上光怪陆离的艺术现象——其使得真正的艺术被冲淡,以至于自我封闭了起来?同样的指涉城市生病了的隐喻也可见于《冒牌人生》中,冒用他人身份的人竟不是城市的破坏者,反而成为了城市的安抚者。当他们宣扬着自己的正义,要建构一个乌托邦式的城市时,现实中的城市又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呢?这也引人思考。而《大娘》中小铁在追凶成功后语速逐渐变慢,作文www.yuananren.com暗示了他以后不会再像大娘那样“织一下自己的那张网”,故事的戏剧性让人唏嘘。《夜市》里“我”的存在感极淡,却在文末宕开一笔,同样戏剧性的转折让人会心一笑。《忘川》尝试了死亡的主题,尝试在死者的世界里写出生者的感情和故事,这同样是很有趣的结构安排。

总的来看,这本小说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可以说他是一种艺术的实验,也可以用题目中的“冒牌”二字戏称之。但这里的冒牌绝不是指其文学价值之小;相反,正是这艺术的尝试,这“开拓、安抚、手动重新配置”文学的大胆之举,才让我们对文学的未来更有信念。

《《冒牌人生》读后感2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高效演讲》读后感400字

2:《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