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意识》读后感500字

排除全文为数众多的错别字(“解构—结构”,“还有—还用”等等)、糟糕的翻译(文法不通、翻译前后居然不保持一致,怀疑译者和编辑交稿前根本没检查过)、作者自以为是的欧洲中心主义(非传统意义上的,但是这个欧洲显然把俄国排除出去了)以及美国知识分子习以为常的矫枉过正以外,这本书还是很有启发的。

作者最后一章对彼得鲁舍夫斯卡娅作品的解读,堪称全书的精华;第六章对二战前苏联的舆论中反波兰话语的引用也非常详实,学术态度严谨。

《帝国意识》.jpg

但是,作者在解构俄国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话语的同时,自己又建构一种可以叫做“俄罗斯主义”的东西,把西方学者和舆论界用来修饰和表述俄罗斯的话语搬到书中(诸如什么俄罗斯人在哲学上是非常浅薄的、苏联对中亚高加索的殖民只带了奴役和暴力,而西欧国家则为殖民地带去了一定的先进文明),这种解构又建构(关键作者始终反对类似的建构)的尝试看了真让人火大。

最后,本书最大的启发在于,提醒俄语学习者和俄国文学的研究者,警惕陷入到某种俄罗斯的帝国和强权叙事中(典型的就是我国部分民众流露出的对于俄式集权、对外实行强硬政策的过度崇拜),不如把关注放到每个真实可感的个体身上。

《《帝国意识》读后感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续写故事李晓明过生日350字400字

2:《七日》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