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后族诸问题研究》读后感800字

辽朝的所有皇后都姓萧。她们并不来自一个家族,而是三个:述律氏,乙室已氏,拔里氏。所以承天皇后萧燕燕的原名是乙室已(或拔里,到底属于哪一家仍无定论)绰,燕燕是小字。辽太祖阿保机把自己皇后述律氏改为萧氏,后来辽太宗德光又把自己的两个皇后的家族也改为萧氏,此后所有皇后都来自这三个家族,构成了辽朝的“祖宗之法”。可是,关于为什么要改姓萧,由于《辽史》编纂得很粗糙,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大概有以下三种说法:

辽太祖阿保机将述律家比喻为萧何,认为是自己的首席大臣。这个说法虽然广为流传,但最早来自宋人笔记《文昌杂录》,并不可信。阿保机的汉文化修养还远不如石勒,没有什么动力攀附汉朝,何况他自比汉高祖的话,耶律氏并没有改成刘氏,为什么要改述律氏呢?

音译。萧是述律的汉译。这是现代学者的普遍观点。但是萧和述律在当时的发音也并不很相似。述律到了金朝和元朝改成了石抹,似乎和萧也不沾边。

《辽朝后族诸问题研究》.jpg

史春风《辽朝后族诸问题研究》书中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述律氏(或乙室已氏、拔里氏)是来自隋朝的隋炀帝愍皇后萧氏。萧皇后本来是南朝萧梁王朝的公主,隋亡后入东突厥,唐朝建立后她本人虽然归唐,但她的部族(应该都是南朝萧梁人)却留在了突厥,后来又并入回鹘,再从回鹘并入契丹,成为辽朝的一部分。这些人在辽朝建立时仍然保留着祖先的记忆,于是选择了恢复萧氏。

这个说法的依据来自元朝的《元史石抹也先传》和《沿海上副万户石抹公神道碑》,说明元朝时确实有说法认为石抹氏来自隋朝(南朝)的萧氏。依我看,这个过于浪漫的猜测也不靠谱。因为它也意味着述律(石抹)与萧是音译的关系,萧是先音译成了述律,然后又恢复回去。

不过,这个意象却正好可以拿来谈谈横店出炉的古装电视剧《燕云台》。我觉得横店古装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在于服化道上不会做旧,过于光鲜亮丽,呈现出一种满满的塑料感。这种风格,拿来拍南朝风的古装剧还是可以的,毕竟去看南朝的诗歌文学,比如宫体诗,也是“塑料感”十足。但是用来拍北朝-辽夏金元背景的故事,就实在是不能忍了。服化道上的塑料感与故事背景本身的苍茫朴实之间,这种内在矛盾恐怕是无法克服的,这就正如同主角的名字:萧燕燕与拔里绰,所给人的印象之间的巨大反差一样。

1:《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600字

2:《刚刚》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