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读后感1000字

流动的水没有形状,漂流的风找不到踪迹,任何案件的推理都取决于心...唯一看透真相的是一个外表大腹便便,头脑却异常聪明的秃头,他的名字叫名侦探波罗

阿婆的处女作,从诡计和剧情来讲足够出色,设置在一战的时间设定也让作品有一种沉重的色调。阿婆更是充分发挥自己当过护士的经历把毒杀写的一波三折。

信息的不充分使人物之间互相的隐瞒信息和做伪证,导致出现了多个嫌疑人,而最早被怀疑的丈夫因为发现有人假冒了他购买毒药所以洗脱了嫌疑,这是一个优秀的心理诡计,重大嫌疑人一旦出现了有利证据就立马完全洗脱嫌疑了,而且从到底是誰冒充了丈夫这个角度不仅加深了另一个嫌疑人的怀疑,同时还忽略了真正的嫌疑人,这里阿婆巧妙的用了合作犯罪来,同时貌似不合的男女合作作案也成为阿婆的经典套路,此后多次出现,比如阳光下和尼罗河。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jpg

案发那天下,死者和大儿子因为听说儿子出轨的事情争吵,由于死者一向自我而且苛刻,要挟向大儿媳妇揭发,刚好被他妻子听见。四点半,死者重新写了一份遗嘱,这次的主要受益人是丈夫,还请两个园丁作证。五点钟,死者突然大夏天的让仆人在房间生壁炉。同时手里还有一张纸。大儿媳妇觉得那张纸是丈夫出轨的证据,要求看,被拒绝。

其实是丈夫和女管家两人合谋。太太看到了丈夫给管家的信十分紧张和害怕,准备烧掉刚立的遗嘱。而这张被大儿媳妇误以为是大儿子出轨证据的纸其实是这封信。晚上,大儿媳妇給给太太和看护下了安眠药,从看护房间潜入死者房间寻找这张纸,死者被吵醒以后,突然毒性发作死亡。大儿媳妇迅速退回看护的房间。众人到达死者房间以后,死者小儿子发现看护房间门没有锁,误以为是自己暗恋的看护毒死了母亲,便说了谎

毒杀上的设置也很巧妙,女管家事先往死者药瓶里滴了溴化物,使士的宁结晶,喝到最后一口药才会中毒身亡,但死者因为大儿媳妇的安眠药而延长了死亡时间。也创了了不在场证明。管家则趁机陷害死者的儿子。

当然槽点也不是没有,最明显的是那封信。虽然对于20年代英国的通讯情况不是很了解,不过当时想要在不直接接触对方的情况下(因为表面上是装作不合的)进行信息传输是不是一定得写信?有没有更简单隐蔽的方式,比如传纸条?就算是写信能不能言简意赅?非得长篇大论能不能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写?就算非得在卧室写太太推门进来的时候非得放抽屉不能顺手藏身上?就算是非得放抽屉后面太太遇害后好几天两个人怎么都没找个机会处理一下,作文www.yuananren.com非得急匆匆的放花瓶里然后又一直没机会处理非等波罗找到?

从文章的设定来看,这封信更像是为了完整整个逻辑链而必须设置的一环,只有它存在才能让大儿媳妇误解,才会有后面的一些列剧情,才会把大儿子、小儿子、看护、包括大儿媳妇都变成嫌疑人,否则剧情没法发展,而另一个作用则是在最后做为重要证据指认凶手,从情节的设置上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实际出发感觉略显牵强。不过考虑到阿婆此后的作品也有让犯人自己写自白书的情节,(还创造了2个超级经典),可能阿婆笔下的犯人如果不自爆很难抓住吧

这也是名侦探波罗的首次登场,阿婆曾经説早知道自己的写作生涯那么长就把波罗写年轻一些,对啊,至少从没秃的时候写起啊。

1:《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500字

2:《风声》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