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字有所感性之人,想必都经历过以[现实性]作为说辞的骚扰吧?说是骚扰,这种[现实性]或是出自虚荣,或说出自愤怒,异或无奈,非得将文字背后的思想同感觉联系起来,当[现实性]小心翼翼地从人口里问出,写下文字者只能无奈地感叹时间未到,闭口不谈罢。毕竟,对文字的感性若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大概是找到那些不能变成思想的行动,将它们扭曲或者纯化。
是,这样的感性就是知识,Demon,龙彦的精致文章里,为表的当然是炫学的知识,用本雅明的表述来说[巴洛克式铺张的皇帝仪仗队],但深入那么一点,仅仅是食指深入岸边水的程度,却可见精巧之还是讲述着保留[诗]的方法。在龙彦的《狐媚记》中,狐子怀玉奔走的荒原奇景无疑问与从土地中升起的累累尸骸密不可分,若在这里不知情趣地提到[现实性],那便是请多多留意吧,狐媚子不是什么造物奇迹或说无稽的空幻。
愤怒是宝贵的,对于文字者来说尤甚,卡夫卡提及写作是一种祈祷,定有着此番意味。但愤怒所接续的却不定要是行动,对于[现实性]而言,愤怒最谦卑的接续也是质问吧?毕竟[现实性]是非此即彼的,追问[现实性]的人当然会带着审判者的姿态,当然,他们对自己的身姿是定然不觉的。而二分的另一条路,则是寓见了若是追问[现实性]的身姿会是何等邪恶吧?虽说审判者的身姿也是充满魅力的,但也表示了一种无能,犹如在文字的源泉上埋上厚土,宣布自己的占有。在这条歧路上,愤怒若是有二分冰冷意味,试图找到看清的方法,便会是隐喻;若是有着不可视的温暖便是纯化,文字者当然知晓,自己所铲的腐土,即使并非合法,那也是非恶的。
塞涅卡写的[陛下的神化,是南瓜]的讽刺隐喻与圣阿芒的[植物的爬虫化,是甜瓜]有多大区别呢?若是追问现实性,该愤怒的地方龙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词穷了”“甜瓜也属于cucurbita的一种”。
面对如上的诡辩,追问[现实性]的人大可据此恶言向之,但若顺遂一小会,思忖下隐喻是什么,倒可结合龙彦所引的歌德所写的文段“藤蔓植物必须依附在物体上,向外界寻求自身所欠缺的能力。”可以推之这个爬虫是蛇。蛇的身姿,难忍愤怒的塞涅卡定是看见了这样的自己,想来甜瓜作为南瓜的纯化寓意,他也不会意外吧?但是,今天表围观的[吃瓜]一词,写作拉丁文是否还与cucurbita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
写到这里,还是得说这是本作家之书,涩泽龙彦一直在唠叨他的写作方法论。虽然不排除编辑者的有意,但更觉龙彦乃是料想到隐喻技巧的失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大可安心,因为这算是大部分日本动画与小说作者的自觉。作文www.yuananren.com倒是《人类学》的作者康赫,在微博上感叹中国作家的问题是“丢失了制造诗经式隐喻技巧的技艺,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牛顿力学。”
你看,原子弹与圣母成真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