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小册子。本书在2019年的9月出版,字数不多,有四万五千字。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可见本书的地位之高了。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王蒙与克莱齐奥的对谈,还有一个则是两个人分别的演讲(王蒙一篇,克莱齐奥两篇)。
不知道是否因为很多谈论是围绕中国文学的缘故,所以感觉语言之间王蒙的个人魅力要更加吸引我一些。
里面谈论到了一些非常理想主义的观点,但总结这些观点,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文学不死。
当然了,今天文学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机器人也可以写诗。那么王蒙先生就这一现象也给出了一种文学艺术上的忧虑与警告:他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开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以防止我们最伟大的创造能力与创造传统在未来会被泯灭。
有关于艺术的多元解读功能,这一点我十分赞成王蒙先生的观点:文学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可以被多元解读的能力,这是文学的长处而不是应被诟病的地方(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比较火的有关鲁迅“两棵枣树”的梗)。本书中王蒙拿《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与视觉形象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当然,在更多的篇幅里,王蒙与克莱齐奥先生是在为文学生存的未来进行摇旗呐喊的,比如王蒙先生拿曹操华容道遇关公说的一句“将军,别来无恙否?”中的用句高明体现了文学对历史的激活作用;与文学对人生观的改造(爱情诗对爱情的作用)、对民族潜意识的塑造(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中黄鹤楼的文化形象)等。
王蒙先生开诚布公,也指出中华古典文化也有可以鞭策的地方,比如因为在古代文字掌握比较困难,所以中国古典文化长时间由士大夫发展,民间文化出现较晚。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