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1500字

时空不是唯一的。

康德即使有些二元论,但时空对他而言仍然是唯一的,时空是我的认识形式,我对我而言当然是唯一的。于是“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这样的问题,在康德看来,必然陷入“二律背反”。看到一个杯子,就认为这已经占据了一个空间,或者其现象在我意识中占据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恒定的;而其显现又需要周围的衬托,那么外在可能有更多空间。于是证明那个问题,就得不断向外探寻。因为人们不能钻进杯子里去体验,就说其中没有不同于三维性的空间。由此看来,身体的空间,也是人身躯的三维性。但那是他人视觉下的空间,身体的空间随身体的实践而展开或收缩。又如一块很小的新片,其储存的信息展开后,何止芯片本身那点体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时空也不是先验的范畴,不论是意识的还是物质的。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言:“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也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如果仍然把“过去”理解为按固定顺序排列的必然事实,如本雅明所言,这是将历史“视为一串可证实的孤立事件的念珠,可统计的历史事件取代了丰富的,不可穷尽的个人和集体历史经验”。

《纯粹理性批判》.jpg

(《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觉醒》)这不仅会导致“历史决定论”,还会无法回答“意识如何产生”,“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然过去不再改变,就像手中的念珠,只要顺着捻下去,总能找到想找的那一颗。但这样的方法不能用于意识,因为这意味着仍有意识在“之前”,作为见证人,观测这一切,这就无法回答问题。如前文已述,意识是意向性的,如一束光投射出去,再反射回来,才能在镜面上成像,才能形成理解。

而这已经不是意识的“开始”,而是“结果”,是“现在”。当我们问“意识如何产生”,“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我们已经有了意识,已经在世界中了,岂能回到一种没有这些存在的境界,去证明这些存在的起源?岂能用有意识的实践去达到一种和意识、实践完全无关的境界?你看到有人制造出一个杯子,就能说,物质是意识产生的、或创造的?你看到有人生了孩子,就能说,意识是物质产生的?除非你能看到,所有意识如何从某个东西那,从不存在的变成存在的?这可能吗?就算你能,你是用什么看?不是你的意识?可你能看到,你的意识如何从不存在变成存在的?你能看,恰恰基于你已经有了意识。所以,意识不可能理解意识的产生,就像人不可能体验到自己诞生(死亡也不能)。“诞生”是意识的基础,又是其认识的界限,如佛学所谓的“性空”。

而“前提”,“先”和“后”,过去和将来,这些都是以“现在”,以一个有身体的、能实践的人为坐标轴,才确立各自的意义。难道有谁每天醒来,或者每次思考时,都是从他每一个作为物质的细胞出发,从作为物质的宇宙整体出发,追思他的每一个祖先如何繁衍到他,然后才开始生活,才得出结论或作出决定,这才叫“有根据”,才叫“唯物主义”?

我做过某件事,但我根本不记得我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获得的是之后的意义,从外在又岂能获得我当时的意义?古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制定日历,但新月并不是月亮的过去,满月也不是月亮的将来,这必需一个能留住过去,作文www.yuananren.com并向将来超越的见证人,才能显现。如果说月亮本身有过去,是某些物质构成的,这仍然是见证人显现的结果。而且这些保持恒常性的物质,不也是人抽象来的?想到“现在”,是现在,说21世纪,说冬天,也是现在。为什么?都由于我有一个身体,我能实践,在自在存在的变化中,用以定向。

没有实践,也有变化,但说不清是什么变化,怎样变化,充满模糊和可能。我给了变化一个定向,才能证明是一个杯子,从这,到那,还是一个杯子,才有所谓的“运动”。”

1:《风声》读后感300字

2:《丰乳肥臀》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