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400字

此为上半部,1978-1992,这时我还没出生,很多后来或熟悉或模糊的人物及事件在这一阶段出现和发生,有幸从本书中对他们加深了了解。

以前总以为改革很容易,后来知道改革不容易,读了本书才明白究竟不容易在哪些地方。社会是个大舞台,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终究是个不断试错、不断纠错的过程,但是政府的魄力是必不可少的。

《激荡三十年》.jpg

对我来说,书中最惊心动魄的地方是价格闯关失败的时候,社会急剧动荡,甚至已经有人下了共产党落败的赌注,但很快即被纠正,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再联想到今年疫情,执政者的快速反应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激荡的年代少不了创业者与企业家,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实业家(名副其实的实体经济企业家),科技与资本还处在萌芽状态。常言道,社会初步建设阶段和社会初步破坏阶段是最容易赚钱的时候,胆大、勤奋、敏感是这个阶段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征,某些特质放在当下不一定适用,但值得赞赏。

1992年,政府已经确定了它的方针,由以前的技术引进到后来的观念突破再到当时的制度革新,舞台初步建成。互联网碰巧刚刚兴起,各国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嗅觉敏锐的企业家们正在等风来……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4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风声》读后感600字

2:《重拾加布里尔的花园》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