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一九四二》读后感400字

采访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揭伤疤。厚厚的硬痂之下是泛着粉嫩的鲜肉和热气跳动的鲜血。疼痛让人清醒,让人鲜活,却也让人痛苦,让人无法前行。

温故一九四二,那是灾年,是荒年,是蝗年。是人吃土,吃书皮。是人吃人,吃妻子,吃孩子。是蝗吃人,狗吃人,鹰吃人。是日理万机的国家领袖着眼全国却不肯相信全国之中有百姓在忍饥挨饿。是路过的洋人在震惊之下做力所能及之挽救。

《温故一九四二》.jpg

温故一九四二。我庆幸的是不知道我的先辈是如何在那个吃人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我庆幸如果他也曾扒火车,他不曾饿得没力气追上,不曾冻得最终撒手伏服在车轨之上。我庆幸如果他也曾四处逃荒,也曾遇到过几次救命干粮的施舍。我庆幸如果他敢揭竿而起,有人曾加入他的队伍,与他一同为了活下去而抗争。

生命在灾难面前如此脆弱,又如此强韧。为了活下去,人们如此有智慧又如此残酷。一个个“俺”出来,仿佛看到作者一次次狡黠的乖戾。明明读着是顺从,是忍受,是认命,读完却觉出一种看到社会阶层本质的苍凉和冷酷,觉出一种对底层百姓的无限悲悯与慈爱。刘震云像红楼梦里的贾母,什么都看透了,时不时要装装糊涂。糊涂的背后是笑还是眼泪?

1:《风声》读后感500字

2:《隐藏的危险》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