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当时看来,它的道理是无需严明的。
毕竟人如果能够清醒自制,当然知道如何选择。喜欢搬弄是非,装聋作哑的人,自然是做不到的。而它的教诲不大起到撼动根基的作用。知道结果的人,是人是道依旧是个未知数。以此得到启发,然而只不过是方式上的改良。大多数人依旧是“知道了但几乎做不到”“本质上没变动”而已。
正是因为这么想,以前在学校,闲来无事翻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某种忽视的感受去看的。提不起很大的劲头,但是冥冥中又有种日常生活的消遣感。就像出去吃完饭,有心情逛逛,会顺路买包薯片买瓶牛奶,但是回家后不着急拆开吃。颇有些悠闲懒散的感觉。
直到,看了曾仕强易经的智慧这部片,他的讲解让我终于感到某股动力。某种重要到点子上的感受。终于契合了人的“生存”和“缺陷”的切实性。终于有一个确信无疑,能在意识中浮现出的式子。
我不由需要去想为什么起初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太清晰这一点。以我的自傲心性,是不可能认为自己没天赋的。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我比较擅长情景中抓住悸动扭转的点,不擅长表面平板的推导。那对我毫无实感,于是很难沉浸关键和理解到位。尽管也不是不能欣赏其流向的节奏和道理。但是看的不透彻就什么都不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