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读的。没看过简介,没看书评,以为是普通的小说。但是发现原来背景是1970年代至今的阿富汗。看了内容很动容,前面有点鲁迅和闰土的感觉,但那是100年前的中国,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50年前乃至20年前的阿富汗。
这其实是一本关于寻找本心,关于爱和救赎的书。主人公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少年时候和仆人哈桑一起长大,但是心里还是会嘲笑捉弄他,甚至哈桑因为帮他追风筝?得罪了坏蛋,被强暴,阿米尔都看见了,但是不敢出面,因为各种缘故哈桑离开了他们家。然后阿富汗暴乱,阿米尔和父亲辗转谈到美国安家落户,阿米尔父亲待人很好,最后生病死亡。哈桑收到阿富汗旧友(也是父亲旧友)的信,得知原来少年的仆人哈桑原来和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他父亲竟然背着哈桑的父亲(也是朋友兼仆人)勾引他妻子生下哈桑,而他父亲一直在为这事忍受心灵的煎熬,做很多公益的慈善的事情去弥补内心的愧疚感。于是阿米尔就离开美国,前往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阿富汗去寻找哈桑,不过哈桑已经死了,留下一个儿子,在福利院,后来被塔利班士兵玩弄强暴。他费劲心思把孩子带回美国的故事。
书中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1970年代富庶的阿富汗贵族阶级和稳定的社会,通过阿米尔从美国重返阿富汗寻人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经过战乱之后的阿富汗的情景,让我们更珍惜现在安稳的生活真的得来不易。平时开玩笑说希望“让世界和平”,希望能真正实现,而不仅仅是一个愿望。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