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读后感2000字

耗时四天,每天大概读4个章节,终于在10月的最后一天把这本《宋仁宗共治时代》给看完了,我一直认为读史,会发人深省,因为不论时间的潮水如何流逝,人性总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从古人的身上,总是能学到好的为人处事的方法,看到不太妥当的做法,可以引以为鉴。

没画什么重要的红线,但是觉得好的地方有一些批注。整本书,我觉得要分成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是1-3章节,主要讲述真宗皇帝到仁宗皇帝的过渡,中间穿插了刘太后。刘太后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觉悟的女性,她有着像武则天一样当皇帝的梦想,却明白阻力之大,藏好了自己的野心,留一个后世好名声。对于刘太后而言,政治上比较出彩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打倒政治敌人丁谓,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同时,对于从丁谓家搜出的来往官员的书信,她将其全部烧毁,以此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还有一件则是,当仁宗皇帝生母杨美人去世时,她听了吕夷简的劝告,给其办了皇后规格的葬礼,这也保全了她们刘家一族后世的命脉。这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不要觉得自己大权在握之时,就可以随意为之,生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受生命所束缚,没有哪个家族可以长年累月的富贵,为什么古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意思,穷苦使人勤劳,所以一个家族的创始人,一般比较厉害,但是再厉害的人,如秦始皇也抵不过生命的凋零,一经入土,后世又有谁能将其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呢?刘太后也一样,大权在握,但是再大的权力,再多的金钱,也阻止不了生命的流逝,人总归是要死去的,死后权力和金钱都将化为泡影。

《宋仁宗》.jpg

第4-7章节讲述的仁宗皇帝开始掌权后的时光,面对刘太后时期布局在朝中的官员,他进行重新洗牌,将所有刘太后的亲信外放至首都之外,重新安排自己的亲信至重要岗位。面对西夏的叛乱,以及辽国的威胁,他果断调派优秀的干部到前线进行调和。仁宗的思想,更偏向和平政治,所以他所治理下的宋朝,文化科技水平提升速度非常的快,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就是宋代科学家毕昇发明的,同时,该时期涌现了非常非常多的文学艺术家,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曾巩、三苏等等。这个时期,我觉得整个宋朝发展的都非常的好,这里我比较喜欢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他作为刘太后的心腹,被仁宗下放至权力中心的外部,却又靠着自己的能力,回到了相位,回来后,又因为下属官员们对其的嫉妒,再次罢相。但是,因为其突出的工作能力,又重新从外省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政治虽然玩的是钩心斗角,但是能力确实是确定自身命运的关键。上级领导再喜欢你,没有能力也是不行。有了能力,就算受到他人的诽谤,波及自身,但是领导只要还需要你,你就仍然有机会再次展现自己。培养自身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8-12章节,主要讲述仁宗皇帝想要改革宋朝制度体系的弊端,而开展的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导提出,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改革其实就是将一部份人的利益取出,放入另一部份人的口袋中。因此,改革特别容易遭到强烈的抵制。确实范仲淹的改革,这剂药有点太猛了,而且,在选拔人才方面,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这个在现代也是个难题。朋党的概念,自然容易被人提出,放在现代,依然正在朋党的概念。老乡会,校友会等等,这些都将决定领导的用人处事,这个是几千年下来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这就是人性,人不是机器人,没法冷血的处理所有事情。

第13-16章节,讲述了仁宗皇帝在生命的尾声的执政故事,包含了嘉祐之治的改革新举措。后期的改革策略相对于前期的庆历新政,会好了许多,包括取消政府对茶叶的垄断,允许私人售卖茶叶等良好的政策,让政策更加缓和,有效。但是,作文www.yuananren.com仁宗依旧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在他的后期,他和大臣们吵的最凶的就是子嗣问题,仁宗没有自己的儿子,最后只能立英宗继位。宋朝也就在此告别了仁宗的时代,开始走下坡路了。

近期看了《万历十五年》、《宋仁宗共治时代》、《宋仁宗与他的帝国精英》等历史书,我是真的同情古代皇帝了,一点自由没有,国事被人管、人事任命被人管、私生活也被人管,君主制的制度体系下,皇权与大臣们权力之间的矛盾,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将越来越深,更加无法通过人事的变换、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就像一根打了无数死结的绳子,解起来将费心所有的精力,但是你的精力往往来不及解开所有的死结,你的生命却已经结束了。厉害的皇帝,要么非常强势,如秦始皇、朱元璋、康熙等,能够树立威信、掌控权力,让手底下的大臣不敢质疑你。要么就是像宋仁宗、乾隆一般,懂得与臣下搞好平衡,让社会平稳的发展。较差的皇帝,就是个性太过鲜明,身在帝位,却想过自由的人生,可悲可叹呀。所以,皇帝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收拾收拾好念想,继续读下一本书去吧!

《《宋仁宗》读后感2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惶然录》读后感600字

2:《日常英语单词书》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