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想起的人》读后感400字

12万字,看的慢看了六个小时,每一篇都有一点超现实主义的写法,对关键情节未必刻意渲染。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写实类的小说,但是这本把超现实作为一种恰到好处的工具,有如作者在后记里面写的。真实的生活可能是一个设计精巧的数学公式,而她做的事情就是把公式里面的某部分更改了一点点。

《屡次想起的人》.jpg

例如《折叠国》里的人和空间都可以被折叠和展开。这篇像《北京折叠》里面的同名短篇,但是没有打算写什么宏达的场景,而是聚焦到一个瑜伽老师,一次旅行,一个旅店老板,不追求数学公式的绝对严谨,也不容易被读者质疑或者反抗,就是“我知道了人和时间可以折叠”这个基本假设之后,我们就继续看故事咯。

《分裂前》和《义耳》也是比较喜欢的两篇。《分裂前》是假设很好玩,就是所有人的“出生”都是靠别人的分裂产生的,比如46岁的人可以分裂出两个23岁的人,然后就分裂规则有一系列的要求,能引起人们对教育和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

《义耳》就是主动选择可以听不见的一群人,让人去思考亲密关系里面的“失聪”问题。没有注重太多文学性,但是写法上新颖巧妙。

1:秋味作文400字

2:《罗生门》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