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左右的日本,如同欧洲一样大家族势利都渐渐式微,莳冈家也不再船厂时代的辉煌,再加上时局动荡不定,这些凄惨而浓重的阴影在书中只是淡淡的,如同冬日阴沉的天气,恰似背景板一般,衬出细雪的宏大而细腻的美。读的时候,会好奇谷崎润一郎是如何隐去现实主义的气息,几近无杂志地呈现这细雪般的美的。并不刻意地营造戏剧冲突。
大姐鹤子和三个妹妹的裂隙,幸子和两个妹妹,雪子“阴郁”性格下的心理活动,妙子和奥畑以及社会的抗争,甚至所有人与当下时局强烈的化学反应都被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景与物的描写,譬如樱花,服饰和舞蹈。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譬如赏樱花,烫头发。对故事的进展多采用白描,并不诸如过多的情绪,反之会更多描写同时期发生的比较愉悦谐趣的小事情,譬如给雪子相亲时夹杂捉萤火虫的趣事,这样就把时间线给撑起来了,但不至于沾染那么多狗血。
幸子的视角。小说是以第三视角展开的,而大多时候视角集中在幸子身上或者周边,像是幸子身边布置了多个机位。之所以选择幸子,首先是因为她是四姐妹间的连接者。再者就唯美主义的角度讲,她有种纤弱的美,感情细腻温婉但不似雪子那么扭捏,会令人怜爱和有更多共情。其次她是四个中最幸福的,虽然有小产的事情,但是丈夫是特别爱她的关照她的,女儿悦子也聪颖懂事。再则家境虽不如船厂时代,但是也慢慢好转起来。所以当读者带入到幸子的视角时,会觉得小说和谐舒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