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气黯然》读后感1000字

初读这本书,感觉挺高兴的。平时在外读书的我,最近家里有事。感受到了陕西农村这种村民,宗族的自组织行为。在本书中,介绍了宋元明三朝陕西发生的事情。也介绍了当地民族,宗教,民间组织的行为。从总的方面来说:

在宋元明开始之后,陕西就变成了直接面对西夏,蒙古,金,辽,清的前线,一直处于作战的状态,因此这里处于军事组织下,除了很多武将,但文化方面逐渐凋零,成了名副其实的边塞。不管是塞上秋来风景异,还是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当时此地的一种真实反应,严酷的战争将此地打造成了前线,因此民间受到了政府的严密管理。

《王气黯然》.jpg

宋元明,陕西也是民族融合的前线,如属羌,党项,回回等民族逐渐内附,不同的宗教也在此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如红巾军的入侵,白莲教的传播,以及后面清真教的影响。相比于太湖模式,如许倬云先生笔下的无锡,这里的宗族影响小很多。跟这里长期地处边塞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于北方的其他地方,此处更长期深处战乱之下,但不知王气黯然对当地民气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去西安的时候看到上面写着“秦中自古帝王州”。

明朝时甘肃脱离陕西(明朝时甘肃的行督察使)奠定了今日的陕甘分治,延绥内附,奠定了今日的版图,而陕西的名将如韩世忠,吴玠,再如清朝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年羹尧等都昭示了此地在近千年过程中在军事战略上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民间矛盾尖锐,不能长期的从事于生产生活,如秦晖的说法,这里最严重的是官民矛盾,像李自成(驿站工作人员),张献忠(军户)都是反映了当时政府对下层(包括军户,农民)的盘剥,就像今天的东北很容易出现(穷庙富和尚)的现象。而这后面有对应于中国这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分权与集权的问题)但一直无法解决,过于分权容易导致互相掣肘,效率低下,过于集权又会导致一方独大,尾大不掉。后来的解决办法是派京官监督,但又会形成新的机构(如今天的巡视组)。围绕着千年来的募兵,府兵之争,分权集权之争。这些问题在当下依然未能解决。

在文化上,王气东渐,加上战争频繁。雅文化逐渐落幕,俗文化顺势而上。如秦腔等,而秦腔那种豪迈的情感抒发,不遮掩的情感流露。可能多少都怀着一种对往昔王气尚在的留恋。如在《主角》一书中,陕西对于秦腔入京一事的着重描写,本地人对于李自成,作文www.yuananren.com陕北红军,西安事变的过度渲染都讲了一种想要回到历史的主舞台上面的心情。

在近一千年来的发展历史中,对整个中国文化经济的贡献越来越低,而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和民族,国家,体制等问题息息相关。人类所有的实践以及思想就是人类世界的总和,前人的努力与局限都是后人可以学习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对国家和世界有意义的事情来。

1:抹不去的记忆作文500字

2:一次难忘的采访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