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读后感1000字

不知道有多少万字,看书还是有点慢,读完用了六七个小时吧。看完书有点迷糊,看了几篇论文才品出妙处。五分。

剧情是传奇的,第二人称的大量运用是引人注意的叙述手法,不过我觉得这部小说里最大的贡献还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包含又超越男女之事(性与爱)中的一方,包含又超越东西方文化碰撞得东方韵味,成为一种原始普世象征。唯一合适的体现精神内涵的意象是大地(书中好像也出现了)。陈思和注意到“大地之母”启发了我,但我觉得不是简单的母性,因为母是有人类社会具体关系的,而扶桑那样的经历却如此包容简直不像人;也不是简单的神性,尽管有受难的光辉,但不令人崇拜。圣母似乎合适,但不适合用在妓女身上。唯有大地合适,所谓古老蛮荒,所谓承受/享受(而非忍受)苦难,所谓宽大包容。踩踏、耕犁大地她没有反抗,正如男人强奸扶桑她没有反抗。她是自然的元初的,但这一行为简直又是超自然的。

《扶桑》.jpg

我觉得这本书对严歌苓来说很私人,有东西方,有男女感情,有女性书写。很多人只着眼于书中爱情甚至用它归纳本书,这是简单化了(本书里的是社会规范框架外的爱情,算是种奇观)。有的时候我想,女作家就写女性,就挖掘女性,这是不是一个思想局限?受缪丽芳论文启发我想,不管是否是局限,她的这次女性书写是很成功的,而且超过了男女对立、争斗、征服的狭隘,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书中还有些生动比喻与精妙见解,如“安全感便是一群人相等的不安,幸运感便是同伴们相等的不幸。”“他从一个男孩终于堕落成了男人。”还有关于仇恨和所谓性冲动:“最初使敌对意识崛起的东西,此时已渺小得近乎消失。人渐渐陶醉在毁坏和残忍制造的壮观中。等同于到了失魂落魄地步的家,仇恨此时变成了纯粹的感情的自我完成和自我满足。人看着某人在自己手下坍塌时感到性高潮般的欢乐。童年时我看见了那种叫做“文革”的性冲动,以及那种叫做“造反”的性高潮。仇恨使人的面孔变得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地满足和销魂。”

这个理解和比喻很独到。启发是,原来性这个东西真的不只是性,它蕴含了太多的东西,又被蕴含在太多东西里面作为动力、原因。那么我们怎么能忽视它呢?那不是道德上的羞耻,而是理解世界一块重要拼图的缺失。心理学、生物学、文学、艺术等等能把它抽出来是多么有意义啊!

关于出卖的思考很深刻:“人们认为你在出卖,而并不认为我周围这些女人在出卖。我的时代和你的不同了,你看,这么多的女人暗暗为自己定了价格:车子、房产、多少万的年收入。好了,成交。这种出卖的概念被成功偷换了,变成婚嫁。这些女人每个晚上出卖给一个男人,她们的肉体像货物一样聋哑,作文www.yuananren.com无动于衷。这份出卖为她换来无忧虑的三餐、几柜子衣服和首饰。不止这一种出卖,有人卖自己给权势,有人卖给名望。有人可以卖自己给一个城市户口或美国绿卡。有多少女人不在出卖?——难道我没有出卖?多少次不甘愿中,我在男性的身体下躺得像一堆货?那么,究竟什么是强奸与出卖?”

她们在出卖,但又矢口否认,如果她们意识到了,那就只是对别人的伪装;如果她们甚至没意识到,那还包括了对自己的欺骗。这个瞬间我才把这个概念和那些活生生的、家境良好的、生活富足的人联系起来。这些人就这么骗着别人也骗着自己,只到把这也忘了,过了几十年。作者:张潮

1:《血疫》读后感800字

2:《娱乐至死》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