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读后感800字

聂绀弩《题〈宋诗选注〉并赠作者钱钟书》诗云:“诗史诗笺岂易分,奇思妙喻玉缤纷。倒翻陆海潘江水,淹死一穷二白文。”对此书是极为洽当的评价。

书受郑振铎的要求,成于1957年,本书附录了《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P296)最能坦露作者的心迹。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本书)“既没有鲜明地反映当时学术界的“正确”指导思想,也不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P296)。对于才华横溢的作者来说,这是多么不快的一件事。乃至作者对本书的评价是:“这部选本不很好;由于种种缘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只有些评论和注解还算有价值。”(P297)

《宋诗选注》.jpg

作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连胡适也认同。在第二百九十七页的注一云:“最近看到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台湾:一九八四),二0至二一页评及《宋诗选注》,对选目很不满意,并认为迎合风气,却说:”注确实写得不错。“

作者说自己”企图识时务,守规矩,而又忍不住自作聪明,稍微别出心裁。”那么书中应埋了很多密码、暗号,留待读者去发现。其中一个有趣的是注解王安石《泊船瓜洲》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词的有名例子。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才选定了这个“绿”字;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等等(洪迈《容斋续笔》卷八)。王安石《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也许是得意话再说一篇。但是“绿”字这种用法却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序》:“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P49)这可把王安石贬得不轻,可见作者对王安石这诗是多么不屑。

还有值得细读的是,宋诗人的简介,钱钟书把一些未能选上的诗也暗藏其中。闲时翻翻,每有新的收获。

《《宋诗选注》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心之力》读后感1000字

2:《蓝色笔记本》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