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元谈中国建筑》这本书中文字很少,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本书居然是父亲写的,原本以为这么细腻的文字会是母亲写的。我这个惯性思维真的很不正确。
这本书很客观,也很理性。我很幸运,在这个年代,我依旧能够看见四合院,小时候去老长辈家里做过客,对四合院的结构有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在描述和图方面,都能够勾起我小时候的记忆。
我也了解到,对以前人们对佛像的雕刻,不是像我们现在如此的理性。现在的佛像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非常神圣,非常有神秘感。但是古时候的佛像,是非常感性,而且也贴近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也没有神秘感。可能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出了些偏差,导致于现在有些不相符合。
书中有讲述到了,我一直非常感兴趣的祠堂。现在总是听到长辈们说祠堂,是想希望每个后辈都可以认祖归宗,世世代代都是相承。其实在古代还有更深的意义,不仅仅向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意思。以前都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递一些小故事,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总会遗失了些什么,导致现在很多人都能够知道那么一些意思,可是却说得不够全面。“只可意会,不可言说”。长辈们都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义,自然而然也没办法跟小孩子们解释,我想如果不是这本书的话,我可能也不知道这些小故事,以后小孩子问起来,我也可能说,就这样子吧,没什么好问的。那么小孩子的损失可就大,读书还是有好处的。不愧是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建筑物,在现在的时代发展中,就逐渐被人淘汰。很多人以为重新建成新的建筑一定是好的,可是结果不一定。我们家乡这里,以前有很多古建筑,作文www.yuananren.com但现在所有的建筑都拆掉了,建成了新的,只剩一个塔。导致这个塔和周边的建筑物根本就没办法融合在一起,看起来感觉很突兀。经过一些年之后,当时才进去的人就说,当时重新进建筑的时候不应该太过于“一刀切”,可是拆了再也回不来了,再怎么后悔也没有什么用。希望其他地方古建筑物的存在不要急着拆掉,或许会成为你们那个地方的特色。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专门去看我们这里隔壁县存在较多的古建筑物,再次把作者文中提及到的带入到现实中去感受,你会发现看看和去真正的感受会不一样的感觉。如果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着你的孩子一起去感受古文化,古建筑物的风采,相信你也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