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数》读后感800字

从博物馆里公元前45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制作的陶器上的纹路开始,我们的视线一下子被拉扯到史前,在我们从未料想过的地方,数学就已经兀自开放。在这一堂数学历程中,我们可以将过往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远古计数需求而产生的各类语言,到如今全球通用的由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从为满足四符运算而产生的各种符号,到文艺复兴时期最终敲定的加减乘除,再到如今随着运算的复杂和进步,越多越多的通用数学符号进入我们眼帘。

《万物皆数》.jpg

数学也变得更加完整和简洁,实现了用最少的字符表达最准确的含义,而往往放之宇宙而皆准。我们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之美,比如π、比如黄金分割、比如斐波那契数列、比如万有引力、比如正弦函数……还有过往先贤们为推动数学发展而做出的卓越贡献,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浮力公式、刘徽的九章算术、祖冲之的圆周率推算、花拉子米的数学语言、斐波那契的数列、邦贝利的复数、伽瓦罗的方程、韦达的代数、笛卡尔的坐标、帕斯卡的计算器、牛顿的万有引力、黎曼的猜想,以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偏基础些,其内容甚至不超过初中数学和物理的范畴。但另一方面,也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在学校学习时不曾了解过的内容,比如这些简单定理背后的故事、其发现的逻辑,以及其推演等等,加上作者轻松幽默,近乎小说式的语言风格,让读者不得不沉迷于这些故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作文www.yuananren.com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本书的译者孙佳雯在翻译时有着十分生硬的味道,也时常显得过于繁复和稚嫩。虽然本书在宣传和分类上归到了科学史、数学史一类,但其实质还是偏科普性质的,对于远离课堂、远离数学的人来说或许更受用一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然远离了学校、远离了课本,虽然可能再也不会去解方程组、再也不会用公理和定理去证明线段是否平行,但我们至始至终都生活在一堆数学的“零件”中。数学之美,需要用另一种眼光去探寻。

1:《彩虹》读后感1000字

2:《舍:做减法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