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到真正不必艳羡他人的生活,是真的很难。除了要降低自己对于一些外在虚无缥缈的期待值,还要不断的在成长之中重组和糅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今天是我心目中仰望的一位艺术家,他的冥诞。他离开人世已经十几载,但他生前的处世之道与遵循自我破茧而出的人生状态,实在是无时无刻在感怀着我。
人真的很难避世而活,做一个真正寓意上的“隐士”。对我自身价值过分高估,对现实状况过分乐观恬然,都必将构成我精神上压抑的原始罪恶。至少努力不会无所适从,可怕的是,我对自己过分松懈。
人为什么不能自在的生活着呢?原是我设想的最多的问题。但在阅读完整部书籍之后,我发现给我定设框架,戴上枷锁拖住步伐的源头,永远是我自己。
我不敢正面直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妄图在摇摆不定的人生状态之中,遵循着“本该”的生活模式。到底哪种观念与行为必定构成生活的“必须”,甚至牵制了我,我现在或许懂了。
其实一本书的伟大之处,他不一定会教你领悟些什么,只是用事例告诫你,你需要重新审视下自己了。